種植大豆具有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增加土壤肥沃程度
1、時間
大豆種植的時間我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下的。我國北方地區大豆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中旬的這段時間播種;而南方的大豆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上旬進行種植。但有些地區一年可種植幾季大豆,也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到五月份都可以進行種植,不過,這一般只適用于全年氣候相對溫和的地區。
2、密度
種植密度對大豆的生長、產量、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種植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形也會存在差別,同時種植的大豆品種不同,那么我們要確定的栽種密度也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也就是說種植密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土壤肥力充足的一般每畝種植一萬五到兩萬株、中等肥力的土壤每畝一般能栽種兩萬到三萬株、而土壤貧瘠一般每畝是三萬到四萬株。其實也就是說種植的行間距一般是三十到四十厘米、株間距是十五到二十厘米左右。
3、化控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化控是什么,其實化控就是利用施肥來調節大豆植株的生長。大豆喜肥,但是在它的生長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控制好肥量以及科學的使用肥種。在大豆的生長初期,我們可以適當的使用氮肥,促進植株的生長,但等到中后期的時候,則需要補充海餐沃磷鉀肥,盡可能的少使用氮肥,避免出現徒長,降低大豆的產量。
4、中耕
大豆在生長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科學的進行中耕,這樣對大豆的生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第一次中耕一般是在大豆間苗、補苗進行定植的時候,這次中耕我們需要將田間的雜草清理干凈。第二次中耕則是在栽種成活之后,給大豆松土,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進大豆的生長。而后期的則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中耕,但要注意不能在開花和結莢的時候中耕。
5、水分
大豆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所以可以適當的干旱,但田間千萬不能出現積水,或者濕度過大,這樣對大豆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這也就是說明,我們一般只有在干旱的時候或者是氣溫非常高的時候才需要進行澆水,但在降雨較多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排水。
6、摘葉
大豆在開花結莢之后,我們要進行適當的摘葉,這樣可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讓養分集中供應,促進大豆豆莢的生長,提高大豆的品質。在這個階段,如果出現養分缺少的情況,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大豆不飽滿現象,嚴重減產、降質。但我們一般是摘除比較密集的葉子,或者是將底部的一些葉子摘除。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